請平機會順便調查融合教育是否涉及歧視

26/9/2013

平機會日昨大發雷霆,針對的是少數族裔的適應問題。由於接受相關的投訴增加,激發了問題嚴重性的呈現。

據報道,少數族裔融合問題近年有惡化趨勢,愈來愈多少數族裔兒童來港入讀指定學校,但部份不諳中英文,在生活上難以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

平機會倡議加強此類學生及有特殊教學需要學生的教育就業;探討現時的政策,基於公平及同等機會的原則下,能否提供相關服務。並指出若當局不處理有關問題,不排除明年啟動正式調查機制的可能性。

說就是說得很高調了,但就表面看,以上所提及的只是少數族裔的適應問題,不知為何提升到融合教育的層次。

一個少數族裔人士,到了一個新地方,自然要適應當地的學習需求。香港教育,在語文要求上要中英兼擅,從來如此,要融合,就要接受。正如你移民英美等國,又死抱本身的語言,不踏出第一步去學英文,被社會排擠是必然現象。

當然,在香港,中英兼擅的要求是否過高、是否應容許英語以外的第二語言,是有討論的空間,但這類問題如果成為問題,「受害者」也不單是少數族裔,進而是所有香港居民了。

真正要關心的是融合教育政策是否涉及歧視成份。

融合教育,是近年顯著的一項教育政策,就是把各類學習障礙——包括肢體殘缺、心理障礙、學習遲緩、智力偏低之類——的兒童放到正常的學校之中,提供不同程度和類別的支援,讓此類特殊兒童「融合」到正常的學習環境中。

這類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有一特殊的稱呼,叫做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 SEN偏佈香港不同學校中,已是一種政策。

當局有沒有對政策的成效和出現的問題作評估,我不知道。但這種「融合」,壓根兒是有其障礙的。肢體殘疾還容易解決,但要各種學習遲緩、心智發展及不上正常水平的人、自閉症之類的學童混雜在正常學生之中,肯定出現不少問題。這些學童由於天生的缺陷,往往會被正常心智者排擠,打擊其學習自信。即使在社交上,這類學生也往往被孤立,沒有得到正常和預期的群性發展。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及早把不同類型的落伍者融合正常社群,發展其謀生和立足社會的技能。但這類幻想式的設想,根本不能和功利的香港社會相接軌。香港學童,即使不是殘障人士,只是智力少許落伍,學習跟不上大隊,已有被疏離的感覺,何妨是一些被評估而確立存在的不同類別問題學生?

是不是像過去社會般設立些特殊學校,讓他們過著被主流學校隔離的學校生活,情況就會更好?我認為這會是較好的選擇。因為特殊學校在各類的支援上會較多,老師都是些受過訓練的專職人士,而最重要的,不用顧及正常學校中的學習進度,而給有需要的學生充足的支援。當然認真說句,學童受歧視,如果有,也應該是愈遲愈好,待他們長大,更明白社會現實,總好過心智還不健全的時候就飽受歧視,對心理發展也有較大的負面成分。

平機會提及的:「教育是基本權利,必須撤除系統性障礙」。說得很好,而針對性也不應限止於少數族裔,而應及於一般學校的SEN。

平機會警告不排除明年啟動正式調查機制的可能性,調查當局有否在公平及同等機會下提供服務。說得也很負責任,而針對性也不應限止於少數族裔,而應及於一般學校的SEN。希望大大的雷聲,最後不會只有小小的雨點。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