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真

1/7/2008             

《莊子.秋水》記載了一個故事:「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段文字,大意是說楚王派使臣通告委任莊子做官,被莊子拒絕。莊子做了一個比喻:被人文飾珍藏長久供奉的神龜,和在污泥中搖尾打滾、自由自在的野龜,若要選擇,他寧取後者。前者徒有虛榮,後者則有實在的自由。

放狗

假日西貢海傍,是人狗聚集的歡樂天地。近年港人喜飼養狗隻,視為寵物,閒時放狗,成為一種交際方式,一種娛樂,當然也是一種自我炫耀的時機。

風和日麗的日子,狗兒在海闊天空、綠茵處處的環境,友朋相聚,自然更加生猛活潑,東西跳踉,盡情享受一天「假期」。或許愛得深切,狗主對寵物打理井然有序。身體洗擦鮮亮、毛髮梳得整潔,是最基本動作。但為出奇制勝,特殊的裝扮修飾也不罕見。長毛剪得貼體的短,只餘四腿保留蓬鬆原狀;貴婦狗愈來愈像貴婦、拳師狗卻無拳師氣派;也有替寵物加件緊身衣結上頭飾的,連狗爪也可塗抹多種顏色。這自然是無傷大雅的。最怕見到的是下雨天要替狗隻加件雨衣、特製小鞋讓四爪穩妥穿上,有的甚至把狗隻放在手推車中,俯首甘為「孺子」牛,讓心愛寵物「嘆世界」,主人聊且「為狗推轂亦復佳」。殊不知狗性喜跳躍,平日蝸居侷促,難得一天半晝可以舒展筋骨,卻被人類善性糟蹋。

香港人煙稠密,居住環境狹窄,是否適宜養狗,可作爭論。但養狗如果變成虐畜,便把好事變成壞事。過去曾有不少狗隻噬人事件,事發以後,人們咸怨狗性凶殘,「養唔熟」,報之以人道毀滅。其實養狗者也應負責任,原因是狗隻好動天性,沒有正途宣洩,日月積累,性情暴躁,便會作出異常舉止。

違反天性

往年寄居外國,人家屋大地大,多養三兩寵物作伴,誰曰不宜?最主要是空間遼闊,狗隻可以隨處跑動。感受最深刻的是,有些年老夫婦,氣衰體弱,無力放狗,又不忍狗隻侷促相伴,故每天找鄰家小孩,放學以後,贈以一元半塊,頂替walk dog 責任,宅心可謂無比仁厚。相比香港,狗主上班,留下狗兒獨守狹窄居停。每周例有幾日如此,狗如有性,也當深嘆「吾將曳尾於塗中」。

因狗及人,又何嘗不是處處違反自然?小小學童,黎明即起,睡眼惺忪,背著沉重書包上學去。學習生涯,如影隨形的是艱深的課程,勞形的案牘。平日測考纏身,不盡的學習比試,補習補課無日無之……,根源的一句話,和狗主愛惜寵物原無二樣:「一切為你好而已!」

《秋水》另一段:「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意謂牛和馬都是四條腿,這是先天自然的稟賦;馬首不要羈絆,牛鼻不要穿環,不要用人為手段磨滅天性,就是「反(返)其真」。這類的說理,在習慣「一切為你好而已」的溫情感染下,是沒有什麼現實意義的。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