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集短片,是富商馬斯克講述個人對於洛杉磯山火和西藏地震的看法。有專家看過短片,認為是利用AI造假的。理由是片中主角語速流暢,沒有停頓;說話者口唇動作不太自然,也有較多電腦操作的背景聲響。但也不懷疑,AI自我改良的速度也很高。言下之意,不消多久,發現造假的可能會逐漸減少。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五回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一個大石牌坊上看到一副對聯,上面寫著「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大概是為整部《紅樓夢》做了一個提綱挈領的注釋。
書中角色的名字,也很有寄託,例如「代」字輩的幾個族人,分別叫賈代化、賈代善、賈代儒之類。賈(假)得來還要「代」,即是偽裝美善的,從中寄託褒貶。可見「真」,或由此而「求真」,從來有其意義和價值。
中國古代學術有所謂輯佚、辨偽、考證諸類。輯佚是把佚失的盡量找回,免得混雜其他作品變成偽作。辨偽是把偽作找出,找回它真正的作者。考證更是從事多方面的考訂,把事物真相找出。這些工作,一條主軸就是要求真。學術本身就要真。
現在是AI長足發展的時候了。AI可利用它的特性幫助作偽,愈作是愈出神入化了。以前社會資源是用於學術的研究上,即是為人類生活從事各方面的求真。現在不少大學撥款反為要用於識別如何作偽,例如投資製作防止抄襲軟件。但當人類習慣於被AI操控而不以為然的時候,求真,可能成為奢侈的索求,甚或沒有什麼重要性了——假作真時真亦假,這真不知是什麼世道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