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015
資訊科技普及,影響現代社會通訊方式,但對某些人來說卻可能是噩夢一場。聽聞某中學有禁止學生穿著校服貼圖facebook的事例,因曾經學生不掩藏校服式樣,貼了些涉及違規失德行為的圖片,影響校譽。沒有看過這些圖,沒法判定是學生還是訓導主任過份,但肯定過去處理學校行政沒有這些煩惱。
當然要完全禁絕一定不可行,尤其電腦資訊已成為學生、家長以至公眾人士了解學校的一種可行方法。比如說,在某一校網中,升中學生家長替子女填報選校次序,總想對目標學校知道多些。在這情況下,只要在搜尋網中打上「XX中學band幾」、「XX中學好定唔好」諸如此類的字句,肯定會彈出不少資訊。這些資訊都對相關提問議論紛紛,有多少真多少假由觀者自行判斷,但應該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嚴格來說較官方印行的甚麼《中小學概覽》更「有用」。
網上討論批評居多
現在的學生喜歡在電腦社交網站或討論區交流生活小節,對學校的臧否(應是否多臧少)應是熱門內容。只要不過火,訊息交流沒大問題。但說話如果過於起勁,或因事情太「離譜」而引起厭惡,說了些令人尷尬,或引人惱怒的話也不可知。總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或言者有心,聽者不滿意,諸種事例,都應存在。
記得幾十年前進入教育界,那時沒有「電腦」這些東西,教界訊息只靠口耳相傳。那時坊間已有甚麼「十大黑校」之類的稱謂。學校而「黑」,大概指學校管理不善,老師被奴役,有心人惇惇訓誨有志者,如非必要,切勿以身試惡,立意本非不善。
現在流行的網上討論,角色不只學生,或許也有教育從業者,要表達的是另類「民意」,是不滿學校專權而發抒的「民意」。現在不少大學畢業生苦於求教職困難,就是求職過程也備嘗辛酸。比如一份合約教職,合約期限只有一年,但學校不厭其煩,面試往往再而三,見完科主任要見校長;應聘者甚麼公開試學歷都具備,有的甚至連碩士論文也寫完,卻被限令即時完成一篇數百字「個人理想」短文;有些明明教學年資不下十年,都要接受「試教」,由校長科主任觀察;或組織幾個求職者參與小組討論,未入職前已令大家互相比試。這些嚴格的考核,只為區區一個低級教職,真不明是想慎識人才,還是滿足一些有權的人的虐人意欲。
重視校譽最好不授人以柄
把這些不快樂遭遇在網上抒發,或對學校加以惡名,有時會是一種抒洩的方式。看到而未必人盡滿意,或疑心被蓄意惡性詆毀,這也沒可奈何。
其實要在網上「寫作」,未必人人有其能耐,不厭其煩去做,自有隱衷,所謂不吐不快也。但「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被「抹黑」而有感並非事實,有時真是有寃無路訴。
要避免「被抹黑」,最好凡事不只秉公,甚而據德依仁辦理,不作無謂的專權或壓榨。要明白古訓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拿公帑辦學,即是公職,推行校政,應儘量做到宅心仁厚,「過得人過得自己」;不應時常「老細」(廣東人「老闆」之謂)上身,凡事往苛刻處作。否則,網上詆訿,無從追究,學校所最重視的聲譽,只要一兩單負面批評,可說難挽狂瀾於既倒。像早前有學校公開登報招聘「0.1地理GM」(即是十份之一薪酬的地理學位教師),這種刻薄,不被網民「唱衰」者幾稀矣。要「醜事不出門,好事傳千里」,這樣才對「校譽」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