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聘是否也應來個「芬蘭模式」?

26/6/2018

教育界職位搶手,近年連教學助理也學歷膨脹。有校長指,不少就業者申請教學助理職位,是希望藉此取得教學經驗,繼而報考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希望最終能轉任全職教師。網上一些應徵者經驗分享,有一位持中文學士學位的年輕女士到屯門一間中學應徵教學助理,在小組面試後與同組的三名申請者交流,得悉他們全是碩士生。

教學助理是近年出現的一個新的教育職位。由於教師工作繁重,學校在營運基金中撥出部份聘請合資歷者,幫助教師(尤其主科教師)負擔部份非教學工作。

香港的官立或津助學校,教師資格有明確規定。除了取得任教相關學科學歷以外,還須接受正規教師訓練,修讀教育文憑。教學助理不是正規教師,故不能從事教學工作。他們大都做教師的輔助,例如幫助教師處理教學資料、製作或搜集相關教學工具、編印、釘裝試卷或教學參考、協助登分、帶隊參與校外比賽等等,總之做的都非登上教壇的工作。

由於工作要求不高,過去只要有預科資歷,應徵者都已合乎學歷上的要求,因為此類職位薪金都不過是一萬一二千,和正規教師有著倍數的差別。

自從升中學生人數減少,教育生態面臨很大的轉變。加上現在高學歷泛濫,職場競爭激烈,令教學助理這個職位也起了轉變。上舉應徵者有持碩士學歷的,過去聞所未聞,現在卻很普遍。又如上文所引述的校長說法,申請教學助理職位,希望藉此取得教學經驗,繼而報考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這也很不合邏輯——助理就是助理,不能擔任教學工作,何解可以由此而取得「教學經驗」,繼而報考學位教師教育文憑?何況市場上已積累不少學歷達標、擁有教育文憑,甚至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求職者,要聘任何其容易,為何要這麼轉折,先做助理,再讀文憑,再轉職合約教師(若能),再由此轉常額(若能)?

這應很易理解的,因為只有承諾一些就業前景(如擔任教學工作、讀教育文憑、再轉職教師),才能吸引高學歷者由低做起;而且即使在工作上再多壓榨,教學助理由於升遷前景仰賴於人,也只能啞忍,接受著在一間學校中甚至比不上一些校役的薪酬。

不要以為做助理就真的只是助理的工作,其實有很多已涉及正規教師的工作,否則何來爭取教學經驗以就讀教育文憑?而且教學助理在職能上隸屬個別學科科主任,科主任吩咐的工作,即使有些超出助理的工作範圍,這類低層職位的在職者,最終是抗衡還是俯從,應是很易想到的。

其實教師薪酬高,尤其高級教師薪酬更高,理論上所牽涉教學的工作,教師理應全部負責,才能對得起高薪厚職。過去的日子沒有教學助理的職級,教學工作不是暢順推行了很多年嗎?至於說教學工作日新月異,今非昔比,但想想看,是不合理的疊床架屋多,還是切實的需要多?如果現實中學校的競逐文化不變,再請很多的教學助理也不敷使用。

近年香港常常提及芬蘭的教學模式:芬蘭重視平等,學校沒有貴族平民之分;學生不按能力分班,沒有質優質差之別;芬蘭學校不設公開排名或競爭性的評估,孩子沒有任何要和別人比較的壓力。他們注重達成個人學習目標,只有學習報告,沒有成績表。這類教學模式,是否適合競爭激烈的香港社會,這裡不想去詳談了。只是我對    芬蘭教師的選拔方式卻滿有憧憬。成為芬蘭教師須持碩士學位,教師薪酬雖不甚高,但卻很受尊崇。芬蘭不認為教低年級的教師學歷的要求相對低。正好相反,愈低年級,哪怕只是初小,教師的資歷可能要求更高。

香港教師沒有太多具有碩士學歷,可是薪酬卻非常高。香港教師是否受尊崇,就很見仁見智了。無疑,教育界中總會有很多克盡厥職,為學童健康成長埋頭苦幹的工作者。可是在這個美麗圈子中,有沒有以權謀私、私相授受、苟且偷安的權力執掌者?不用說得太遠,看看教學助理這類無助的一群,由入職至工作,以至升遷,如何飽受利用,飽受折騰,就知道教育事業也不是想像中那麼清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