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抗命

26/2/2008

專業抗命,一個既新穎又別緻的術語。什麼是專業抗命?據云一些中中,為了抗衡當局不合理的教學語言政策,自決在初中部份科目或班級用英語教學。做法不符全中的教學指引,是之謂抗命。

專業抗命,大概是從公民抗命得到靈感。公民抗命是指公民為了抗衡不合理法律,不惜以身試法,突顯法律的不善。但專業抗命和公民抗命顯然是絶不相牟的兩碼子事。公民身份很易界定,但何謂專業,卻不無爭議。如果把違反指引等同專業,則只是笑話一樁而已。兩種抗命,品質是絶不類同的。

教學語言政策是需要討論的,但卻須去「抗」。要真正抗命,唯一做法就是脫離政府資助的限制,改行直資,那便可以從心所欲,一「抗」無前。

教學語言政策爭端又起

教學語言問題最近又起紛擾。探究原因,約有數端:其一、小六升中人數近年劇減。整體人數減少,能用英語學習人數亦相應減少。有英中擔憂85%界線失守,有被迫落車轉中之虞。其二、零五年政府發表《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報告》,確立六年後英中和中中的上落車機制。距離執行的時間愈近,英中和中中自然要打一場定位之戰。在這時候質疑教學語言政策,對瀕臨英轉中或亟欲中轉英學校自然會製造有利因素。其三、支持母語教學的決策官員李國章局長和羅范椒芬常秘相繼離開教育界,換來作風較温和兼有「拆彈專家」美譽的孫明揚局長,教界中人或許判定教學語言政策「有得傾」。

此所以,近期什麼研究報告特別多,例如中文大學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母語教學學生英語增值程度較英中學生低,入讀本港大學的機會也較低。香港大學一項追蹤研究顯示,母語教學學生雖然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自信心進步較大,但運用英語的信心則下降。又此所以,近期什麼新建議、新意見也特別多,例如有教團副主席撰文推許英語課本,中文講授的嘗試;亦有不少論者建議容許學校在不同科目或班級組合自決教學語言;有英中校長坦言初中學習英語較學習其他科目重要,因學語文有生理限制,年紀愈小學習愈好;當然更有提早「抗命」的。

專業要有客觀指標

其實,什麼追蹤研究都不能越過一個盲點,就是英中和中中學生是兩個絶不相同的組別,先天能力的差異,學習成效自然有別。中中學生學習能力較低,較少接觸英文,英文能力相應較差,是不用「追蹤」而能得出的結論。大學副校長雖然不能否定母語教學會令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自信心進步,但同時擔憂運用英語的信心下跌,呼籲政府檢討已推行十年的母語教學政策。但提升英語能力和提升整體學習效益,是不是也應有個優先次序?至於學習英文有生理限制,但學習其他知識、培養生活興趣不也是愈早愈有利嗎?

專業無疑是要有客觀指標的。認同絶大多數地方基礎教育都用母語這個現實、認同學習的總意義有其廣泛涵蓋,而非只為提升英語效能一端、認同快樂學習是教育工作者應提供的學習模式,這些或許都是專業範疇的一部份。著意「專業」抗命的同時,不妨想想專業的含義。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