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純正,考評有責

6/5/2008 

考試最少有兩個作用:一是總結考生的所學,作適當的學習評估;二是預示未來考核方式,使考生在學習上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從最近中學會考中文科的試題內容來看,不能說是對上述兩個作用做了好的示例。

今年卷一閱讀理解試卷出現嶄新的擬題模式,有些試題答案模陵兩可,考核考生的推理能力及常識多於語文能力。而總分86分中,46分為多項選擇題,30分屬填充,長答題只佔10分。

中文「不用讀」

有這樣的分配比重,動機不難理解,就是現今考生的閱讀能力下降,尤以閱讀古典篇章為甚。過去閱讀理解全為長答題,需要考試者對篇章有較深入的了解和精到的分析,即使答案也要組織成有條理的文字內容,「撞彩」的成份較少。現在考生做不到,唯有在內容和形式上作出遷就,頭腦靈活可能比文字基礎重要。

這其實是「斬腳趾避沙蟲」。學生能力差應鼓勵多閱讀,如果考試還要求較紮實的語文根基,學生怎樣疏懶也無法完全掉以輕心。現在試題這樣,最易誕生「不用讀」、「讀咗都冇用」的感覺,語文教學生態不能說不受影響。

近年公開試總給人一種印象,就是學生水平愈下降,試題愈要淺,尤其中英文卷考核採用水平參照,愈淺就愈能保障合格的最低要求。學生在這種惡性循環底下,寧願花較多時間在其他學科上,反正中文科感覺就是不用讀。範文不考,不用讀;閱讀理解考推理,不用讀;聆聽、綜合能力運用有大量聽讀材料提供,考臨場,不用讀。語文根基差,難怪寫一篇通暢文字可能都有困難。 

潮語 

今年的卷五「綜合能力考核」又搞搞新意思,在聆聽材料中加入大量「潮語」(潮流用語),一段一家人的討論話題中,包括了勁熱、蒲點、閃、人氣、達人等詞。試題中又有一個潮語解釋表,「喪」代表什麼、「屈機」代表什麼等,清楚說明。用這方法表示擬題方式能趕時髦,緊貼時尚,和考生打成一片,其實卻失了身份。不是說考試內容一定要板起臉孔,嚴肅端正,但語文雅俗,自有定數。中文課中,沒有老師不是儘量身教揚雅棄俗,就正如學生好講粗言,老師不能為求師生融和,無所芥蒂,大家穢語互贈。高水平文字作品,接觸得多,潛移默化,未能吟誦也能偷。慣常作文批閱中,老師字字追蹤,斑斑紅字,嘔心瀝血,咸誡之曰:「切忌白話口語」,不意在嚴肅公開試中卻沒有忌憚,百花齊放,真令老師有些無所適從。

順帶一提,近年流行以普通話教中文,其一堂而煌之的理由是令學童能透過多接觸規範化語文,口手互用,心腦交通,寫出純正書面語。在一國大前提下,確是用心良苦。但公開試卻反其道而行,用上一些諸如「見鬼勿O嘴,潛水怕屈機」、「喪膽喪屍齊喪玩,潮人潮地領潮風」的「潮爆」用語,這些話轉用普通話教應如何朗讀?語文不避「潮」,是否和它的純正性有些背道而馳?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