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1
任教學校參加了中大優質學校改進計劃,一個下午兩位支援成員到校主持講座。其中一位講的是中文教學問題,講者自云有三十年任教經驗,是一位(歲數)「五字頭」的老師。講題是新時代的中文教學法,很顯然希望在中文教學中帶出一些新思維。演講內容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講者在任教經歷中,積累了不少教學材料,而很大部份更是影音資料。直接關於中文教學的有「成語動畫廊」、「中文一分鐘」、「最緊要正字」,輯數各以過百計。其他有「蘋果網短片」、「星期二檔案」、香港電台短片、「志雲飯局」、「新聞透視」、「鏗鏘集」諸如此類。較零碎的有「笑笑小電影」、「Mr. Beam」等。講者還精心製作了一些唐詩填句工作紙,連流行曲改填歌詞學中文也不放過。要下載及製作這些材料以備採用的理由,據云現今課堂中,尤其以低組別學生為甚,上課專注力不足十五分鐘。講者積累經驗所得,現在中文課已不能像過去般老師只搖頭擺腦地講書,所以適當時候播放短片會引起學習興趣。
我想聽講者(包括筆者)大都會對講者的認真態度嘖嘖稱奇的。演講完畢,主持的老師好奇地問:製作這樣多的教材,究竟你(指講者)的下班時間怎樣?講者沒正面回答,只說入行的初期,很多時每天只有三、四小時的睡眠時間。哇!三、四小時,恐怕連韓愈筆下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的國子先生也要汗顏。他工作的辛勞,可想而知。離開前他大方的留下所錄製的硬碟和老師分享,但聲言過錄時間可能會耗費連續七至八小時。
充實的演講結束,我只留下空虛的浮想,不禁反思一些學與教的問題。
反思之一:現在的教學活動,是否已日漸淪為一種學問的推銷活動?老師售賣產品,學生成了主顧。為吸引顧客注意,要經常變換推銷手法。學生不喜歡超過十五分鐘的專注,因而講課之外,要有短片,要有視聽資訊,有時大家一起唱歌,透過諸如此類別開生面的活動學習零碎的語文知識,背誦傳誦的唐詩。老師「搖頭擺腦」講學已不迎合新時代語文學習模式。都說現今的學生是被寵壞的一群,欠缺主動學習的動機,凡事只懂抱怨,但老師花盡心力,如何保證學生體恤憐憫,把語文知識整固成為長期記憶,空洞的腦袋不致僅殘餘一首《靜夜思》?
反思之二:老師的角色是否日漸等同了資訊科技技術員了?錄製和剪輯不同資訊,先不計較是否侵犯版權問題,但要花去老師多少時間?每晚睡三、四小時,總不是人人可以。憑空設想,老師把花在挖空心思懇求學生學習的勞作時間用在追求知識、充實學養、傳道授業、伸張正義,是否更能給予學生啟發,做更好的身教?
反思之三:現今老師日漸成為被奴役的一群,工作量(不管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之重,令人身心疲累。根據調查,有接近二千教師患有焦慮症,日常正常作息,大受影響。講者也不諱言,從前的老師,他們子女的學業成績會是超卓的一群,因有作為老師的父母指點。現在的則相反,因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教導自己的子女,凡事只能假手菲傭。不同類別教材的無限量準備和提供,只會強化老師課擔日重、學生課擔日輕的惡性循環。
還好,這些「改進計劃」只是示範表演,沒有強制要求效法,否則做新時代教師的只能嘆句:「學他者死」。「死」的,不止是個體的生命,或許包括教學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