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要有自由空間,也要有產權意識

21/5/2010

上海世博主題曲《2010等你來》被指抄襲,有網民找出日本歌手岡本真夜在1997年創作的歌曲《不變的你就好》和世博歌比對,發現兩首相似度達95%。

《2010等你來》是花費一千萬人民幣巨資製作的主題曲,歌曲在四月一日起在國內各大電視台播出,侵犯版權的戒懼顯然和大事宣傳的作為構成很不對稱的比例。事件最後的解決方式是:據云中方將向岡本支付三億日圓(約二千五百萬港元)的版權費。這筆費用令原本事業低沉的岡本「鹹魚翻生」,即將推出個人精選CD,內裡將包括《不變的你就好》,預計又可再發一筆橫財。

這場鬧劇蘊構的結局是頗晦澀的。國內某些單位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翻版、侵權、造假行為很盛行,現在行為更在國際盛事中曝光,是頗丟臉的事情。

但問題還可看到較深刻的視象。中國不惜工本舉辦國際盛事,花重金製作一首樂曲應是絕對不會吝嗇的。問題是,國內有這麼一個人才嗎?一個藝術家的成長,需要適當的土壤。一首歌曲是小作,如果你看成是一大堆音符的堆砌,那無論如何拿不上大場面。抄襲鄰國一位女作曲家的作品,顯然意識上認同這首作品適合,而且寫得好,值得家傳戶曉,更坦率的想法,挪用不會產生甚麼問題。

但任何優秀創作,總得容納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能把真情實感毫無忌憚地傾注出來。中國培育不出一個國際水平的作曲家,要思考的不單是專業的技能問題,還在於一個精神世界的文明問題。

自共產中國建政以來,早期是無休止的政治鬥爭,政治運動一浪接一浪,知識份子、藝術家成為批鬥對象。改革開放以來,解放生產力,讓一小部份人富起來,生活向錢看漸有苗頭。現在是大國崛起的年代了,對不順眼的國際事務,中國可以「不高興」,儘管財大可以氣粗,但意識形態還在監控,接軌世界的互聯網希望用一堵綠壩包圍起來。

沒有自由思考的空間,人文意識內容會顯得貧乏空虛,就是一首像樣的歌曲的創作,也有些感到支絀了。不信,看看世博開幕禮,播放過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到了中國的輪次,卻仍只能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協奏曲》。人家的是歡樂頌,是曠世名作,適合配襯國際盛事;中國樂曲只述一場愛情悲劇,毫不應景,傷感之餘只剩下匱乏和侷促。沒有較適合的可以選擇嗎?

看來,中國所欠缺的還是藝術教育、品德教育,情意教育,還有多方面教育都很需要的一個文明和自由的空間。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