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08
有沒有參觀過意大利薄餅(pizza)的烤焗過程?一個麪製的餅底,在其上鋪上不同的餡料,完成後放上一條特製的履帶上。履帶移動速度緩慢,通過預校特定溫度的焗爐,經過預定的約莫十分鐘的時間,由起點走到終點,一個香噴噴的薄餅便出爐了。
過程是簡單的,但必須有巧手搓弄的麪團、新鮮的餡料;焗的時間要適中,溫度要固定,能通過這幾個要素,薄餅自有質素保證,而且百無一失。
政策推行要像烤薄餅
一個政策的推行流程,能像烤焗薄餅般順暢有多好!政策的製訂者推出措施,就如預備好未熟的薄餅,放上履帶;經過預校好時間和溫度的焗爐,就如得到政策的接受者完全的認同和支持,最後得出預期的良好製品(施政結果)。
近年的教育政策,爭拗是不少的。「薄餅」的餡料爭議多多,放上履帶,有時是溫度給額外干擾,時間給另行調校,製成的產出品質素如何,可思過半了。
用兩週前筆者舉出的例子,比如說,政府想推行母語教學政策,良好的意願是學童可以破除教學語言的枷鎖,促進教學效益,但有些受眾卻認為母語施教會降低英語水平,加強學校的標籤效應。
又比如說,政府想推行《校本條例》,良好的意願是令學校行政能變得較以前公開、公平和開放透明,但天主教會卻認為條例執行會打擊天主教辦學,維持不了原來的辦學模式。
又比如說,教育部門在課程的製訂上和學習效能數據的公佈上做些調適,良好的意願是不要學童太著重考試,學校不要太著重排位。但面對較輕省課程,學校仍高密度地補課操練,利好數據違反守則向外公開,製造有利的定位條件。
政策游移是擇善不固執
社會的每一個架構,對事物自然可有不同判斷的權利。做政策的人推行政令,尤其是教育改革的大綱領,自然要有深思和熟慮,兼要預計反響以至可能的抗衡,務使施政不出亂子。
然而證諸現實,後事如何不能預卜,最少目前的情況是:教學語言愈演愈亂,分班施教之餘,又可容許無法有效監管的25%課時採用英語的發揮空間;「法團校董會」的運作,還有大半年便達「死線」,目前卻有積極配合和抗拒合作兩個版本;學校面臨嚴峻的殺校威脅,營生計促之餘,測考操練折騰學生,利好公開試數據求之若渴。
強勢的領導,要以理念先行,再以調和折衷為輔,當然還應有擇善固執的勇氣。政策游移不定,就好比餡餅放上焗爐,時間和溫度卻可因應不同人的不同意願隨意調動。
香港的教育現況,是「一個又一個良好的理念在化成政策、落實於具體,經歷官員、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重重運作時,如何被扭曲、阻撓,以致激起無數的混亂和矛盾。」抄錄一段見諸網上對拙作《在教改的前沿上》的書評,佐證烤焗薄餅原來是比想像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