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腦真的要洗洗

9/8/2011

洗腦論鬧得沸沸揚揚,我也來說說洗腦。說的不是在國民教育上如何洗腦,說的是在教育諸種問題上如何洗腦。

第一要洗的是重視教育功利化的腦。香港教育愈來愈功利化,回歸後比殖民地時代尤甚。功利教育體現在甚麼都要爭:小學要讀名校,中學要讀英中,考試要拿高分,大學選科要讀熱門。這無疑不是不好,但要量力而為才好。凡事要催谷要做假才能達成心願便不好。功利教育看似是優勝劣敗、力爭上游的教育,但當中不知犧牲了多少學童寶貴的健康成長的機會。辦「教育」的人夸夸其談,炫耀所教課程比別的多艱深(例如中一教中二課程),學校實踐催谷的力度有多大(例如補課時數特多),學童視艱苦學習為必然,長大後也以成功闖出木人巷作自豪。這個循環繼續,港人只能世世作經濟動物,精神世界空虛,道德情懷淪喪,教育內涵的偏廢不知幾時才能自拔。

第二要洗的是崇英輕中的腦。我無意搬出作為國民要珍惜自己國家語文的大道理,只想說崇英輕中是剝奪了學童採用母語學習與思考的基本人權。小朋友不知事物真相,但成年人灌輸的卻是學好英文才能橫行天下的思考邏輯。因而只有升讀英中的眉開眼笑,被迫升讀中中的淚眼漣漣。成年人應該協助製造學好英語的語言環境,而不是簡單地以為轉換教學語言就能改變一切。學習的其中一種效果是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用英文學習一般學科嚴重窒礙思考能力的發展。香港一些人很怕國民教育會把學童洗腦,令他們被迫接受一些特定的官方訊息,但卻不很重視如何有效培養學童思考能力和批判邏輯的發展,這當中不無矛盾。

第三要洗的是教育遠離傳統文化的腦。在香港讀書長大的人,究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有多少,這是一個很令人感興趣的問題。不信,試隨便問問一個學童:能否把中國的各個朝代順序排列起來、能否背誦李白《靜夜思》以外的三數首唐詩、能否完整地唱一首傳統的中國民謠、能否整整齊齊寫一手規矩的漢字、能否完成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知識的測試,結果可能是教人吃驚兼沮喪的。最近的法庭新聞,裁決一宗虐打案件,被告是一名少女。辯護律師求情時指少女母親本欲效法「孟母三遷」,讓女兒遠離壞朋友,奈何學歷不高未能辦妥。惟法官揶揄指孟母也非讀書人時,大狀竟謂「佢都唔算讀得少,起碼佢識得響個仔背脊刺精忠報國」。這些說法出自香港社會普遍讚譽的高學歷精英,但卻反映對傳統文化知識嚴重匱缺。沒有文化基礎的培育,如何認真地成為一個國民?在政治回歸以後,你的國民身份是甚麼?「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多過是中國人」,只是問卷調查的一個譁眾取寵的設題方式,根本沒有實質意義。國民文化教育要的是多元化實踐對文化的認識,不是經常躱在課室中做一些艱辛課程的講授和實習歷屆試題的操練和測試。

把一些殘存在腦海之中不正當的成份洗掉,這是洗腦的一種功效,不單不應逃避,相反更應歡迎。我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成長,也在這種制度中從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我的腦也深受不良意識的毒害,渴望有一日能成功清洗,也助助社會的受害少年清洗。但只要看看週遭的教育現實,我的指望注定是要落空的。但出奇的是,香港人怕洗腦,卻很歡迎不良意識的毒害,甚至共同協助把它形成一種氛圍、一種制度、一種實踐,到醒覺國民的基本定義無法建立,兼有很多方面落後於人的時候,才真正知道香港教育「價值」之所在。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