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是時候褪去政治色彩

2/6/2010

新任教協會長馮偉華上台,是歷來第三位會長。和前兩任司徒華及張文光比較,馮的政治光譜比較淡薄。司徒和張和支聯會有密切關係,而且又都是民主黨成員,由他們二人帶領教協肯定會沾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而過去營運過程也充分說明了這點。這樣好不好?從一個專業團體的工會角度來說當然不好,最少工作的聚焦會有或大或小的偏差。

馮偉華是大專講師,曾是論政團體匯點的成員,但牽涉政治活動不多,較顯著的「政績」是阻止城大停辦高級專業學院,保住教師飯碗,也曾帶領副學士學生上街抗爭。這些工作不能不說和「教育」的聚焦點相關連。

教協是一個教師工會,天生的使命自然是替工會成員謀取福利。各項「福利」之中,購物、保險、醫療、旅遊之外,當然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工作環境和職業待遇。

眼下教師地位的最重要挑戰是極嚴峻的殺校潮。出生率下降,殺校潮已由小學逐漸蔓延至中學。過去據統計有約百間小學被殺,而升中人數逐年遞減,五年後累計劇減三成,這在中學教育界中蘊藏著潛在危機,而危機實際上已逐步彰現。教育局顯然沒有政策改善困境,只拋出「自願優化班級結構」以濟燃眉之急。而實際上,教育局是殺校政策的制訂者,而且一直也堅持繼續沿用,以達節省教育開支的目標。教協當然肩負了和教育局討價還價甚至抗衡的使命。

一位完全沒有中小學教學經驗的工會負責人,能否有效肩負帶領這一項抗爭議題的重任,是業界不少人的質疑。但其實前兩任雖然掛名小學校長及教師,但也長期遠離前線工作,也不覺會和教育工作人員的利益訴求脫隊,可見對馮的任命也大可疑中留情。

最重要的工作應是關注教師的基本權益。在殺校潮到臨的同時,教師工作飽受壓力,專權文化出現在教育實踐的不同角落,教育市場化形成教與學的重壓,違反教育原理的教育實踐日趨激越,這些都是教育專業工作的重大挑戰,嚴重的程度未必低於單純保護教師的飯碗。面對縮班的威脅,教協主張教育局放寬自評和外評,沒有將關注點集中到學校的施政問題上,顯然未能掌握問題的核心。

最近教育工作人員操守議會改選,席位的爭逐情況較前激烈,教協代表也獲不俗的支持。其中有建議操守議會應更關注教師公會的成立和維護教師權益,在紛繁多事的教育界中顯然提出正確的方向,問題是能否有效抗衡傳統保守和維護建制的力量。教協在這些方面提供支援,應該是業界的期望。

作為一個教師工會,無論如何應該重視教師在工作上受不平等、不正常壓力的申訴。相對於一個龐大的教育管治機器,教師其實只是一個弱勢社群。教協會員人數眾多,應該累積相當的政治和財政實力。在策略上、在法律上提供教師較具體的支援,確保教育施政在《資助則例》的基礎上運作,把教育工作重納教育專業的正軌,對教育從業員的質素提升提供較有效能的監察,是否比參與泛政治活動較具迫切性和確切性?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