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的軟實力

齊白石喜歡畫蟹。他有一幅圖,畫了幾隻蟹,題詞寫著「看你橫行到幾時」。這句子表面是寫蟹行的特性,但據說是九一八事變後針對日本侵略行為而寫。

藝術家以作品言志,充份表現一種軟實力。「看你橫行到幾時」,撇除政治因素,其實也是諷刺土豪劣紳、惡官俗吏,甚至行業主管的「萬能Key」,差別只在於相關人士如何對號入座。

我又想起傳統文學作品,何嘗不是起著這種諷刺的作用?文學批評中有一句「以意逆志」的說話,出自《孟子.萬章》:「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以意逆志」,就是要設法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文學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比如《詩經.召南.行露》,歷來有多種不同解釋,《毛詩序》、《韓詩外傳》、朱謀瑋《詩故》、方玉潤《詩經原始》、高亨《詩經今注》、余冠英《詩經選》、陳子展《詩經直解》等各有各的解釋。如果你有耐性,還可找到更多不同的假設,充份表現「詩無達詁」的特性。

但無論如何,詩句用了「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這樣的比喻例子,配合直白的控訴,是最有力量的。《詩大序》說《詩經》作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文學作品建構的軟實力,有時甚至可作道德裁決,歷千年而不衰。

齊白石另一幅蟹圖,題詞寫「令人思有酒,憐汝本無腸」,算是極其溫柔敦厚了。